光模块技术专家-大家都在抢旭创的市场
微软的 400G 高速光模块有 2-3 种已经通过验证, 还有 2 个型号在验证中, 可能 9 月出结果。Meta 有 2 个型号的验证刚开始一个月左右,还有 2 个型号验证的时间未定。谷歌通过诺基亚作为代理准备进入北美的数通市场,但是进展未知,之前通过诺基亚的出货量不大,2023 年谷歌加大了进入北美市场的力度,大家都在抢旭创的市场。
各家的 800G 方案都不是很成熟,还未送样,可能要到 2024 年年初。各家在努力提高良率、降低量产成本,只有旭创稍微领先,其他厂家如新易盛还在改进阶段。
【资料图】
问答环节
Q:新易盛的方案不是很成熟,但 800G 的验证进展比较顺利的原因?
A:各家的 800G 都有做出东西,为了赶市场先送一个型号去验证。800G 的路线有很多, 如CPU, 但是因为目前的价格比较贵,虽然在验证,实际上批量供货还需很长时间。
Q:新易盛的验证进展?什么时候能够送货?
A:小批量或规模稍大一点的送货,新易盛可能最快要到 2024 年 Q1。德科立送样测试可能在 2023 年 Q4 左右,真正能规模生产、发货最快可能要到 2024 年 4-5 月,这与测试时间、产能规划都有关系。
Q:2024 年 4-5月德科立 800G、400G 大概能给下游客户多少样品?
A:预计 2023 年Q4 会有一些样品,到 2024 年 4 月可能最多是小批量地出几个型号。因为目前 800G 的产线还在改进,方案还未特别确定以哪一种为主。
2024 年 400G 的送样差不多,微软和诺基亚那边目前进展还可以。但是因为之前北美市场
基本都被旭创抢占,后面要看 2024 年的招标情况,各家 400G 的竞争比较激烈,都在盯着旭创的市场,产能应该没什么问题。
Q:2024 年对光模块400G 或 800G 的需求?是否能保证产能?
A:2024 年的需求预计比 2023 年增长 20%-30%,但竞争会更激烈。第一,400G 比较成熟之后,降成本迫在眉睫;第二,北美市场会先进入 800G 普及的阶段,2024 年400G 降成本或降价是比较确定的。
2024 年谁能更稳定、更快地批量出货 800G 产品,会直接影响到 2024 年下半年或 2025 年公司的整体情况。
800G 的产能与国际形势有关,如果经济稍微好转,800G 的产能其实还可以,如果经济持续低迷,800G 的产能不一定会很快有起色。
Q:2024 年800G 的产能是否能达到 600-700 万只?
A:不一定。保守估计不一定能达到 500 万只。因为目前的经济增长趋势不明显,还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,产能与大环境有很大关系,800G 的初始价格很贵,不一定会投入很多资金新建更高速的数据中心,400G目前来说是够用的。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,投资量减少的时候,肯定会优先对400G 进行升级或稍微扩容。
Q:德科立 800G 的产能规划?
A:2023 年上半年的产能受限,公司的生产空间不够。德科立原计划所有部门都搬到新大楼之后,拆除重建老大楼。但拆了老大楼之后, Chat GPT 突然出现, 计划改变为重新装修。
预期老大楼的二楼用于高速光模块扩产,但现在比预期少了 3 条生产线,将三楼作为高速生产线,大概占 2/3 的面积,剩下的 1/3 会留给其他项目(400G 或800G)。二楼的产能现在已经有了,8 月底后,二楼高速模块(400G)生产线的产能会比之前增加约一倍,到 9 月底可能会再增加60%-80%左右,预期到 2023 年底产能是 50-60 万只,但是不会全开,全开的产能约是现在的 倍左右。100G 的产线不太可能扩建,目前主要给中芯、日本的客户供货。
Q:德科立 400G 的客户结构?
A:目前以中芯(占比50%)为主,诺基亚(20%)的和日本客户(30%)也比较多,其他比较零散的客户未计算。
Q:中芯对高速光模块的迭代需求比较大?
A:2022 年-2023年中芯和日本市场对 100G 的需求很高,尤其是中芯。
Q:德科立抢占市场的目标?
A:公司的预期目标是争取进入 2-3 家的供应商库,2024 年上半年能够给 1-2 家小批量供货。德科立、华工等预计2024 年在北美的价格波动会很大。
Q:成本控制的情况?
A:二线品牌中排在 3-4 位的公司在成本上稍微有一点优势,这与扩产以及中芯的需求有一定关系。量上升,成本自然下降。
Q:成本是否还有进一步下探的空间?
A:有。第一,涉及到芯片采购,因为芯片采购量与成本有很大关系;第二,新生产线的自
动化建设程度比原来好,人工上有优势,随着量在扩大,物料下降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,降幅约 20%。
Q:德科立 2023 年Q2 以及下半年的业绩情况?
A:2023 年 Q1 在手合同约 亿元,但因为产能没有跟上且有些物料紧张,Q1 的产能受限,人员短缺,Q1 没有交付的订单约有 3 亿元,可能到三季报才会确认到财报;加上 Q1将 2 条 100G 的生产线改成了 400G,造成了产线切换时部分产能损失。Q2 随着物料供应和人员培训好转,产线调整结束,Q2 业绩好于 Q1。Q2 集团在开发新项目,集团的总产值比预期下降,幅度挺大。但是光模块和放大器的产值一直挺好,子系统应该会下降。Q3 子系统应该会更好,车间已经改造完毕,光模块的产能在恢复,Q3 会比 Q2 更好一点。
Q:2023 年德科立光放大器的目标?目前每家客户的出货量?
A:2023 年初德科立预计光放大器增长维持 20%以上,从目前放大器事业部的情况来看,可能好于预期,可能达到25%;如果全光交换光标板项目 Q3、Q4 有突破的话,甚至有可能达到 30%。
目前中芯光放大器的出货量最多,占比 40%-45%;然后是烽火,占比约 30%;还有一些日本客户,占比25%-30%。
Q:德科 20%的增长主要指哪款产品线?哪款产品增长较快?
A:可插拔的放大器增长最多,C+L 增长比较多,因为 C+L 相当于是从无到有的变化;其他的新产品,如 L++可能要到 Q4 才会增长相对较多,L++的订单需求还没有确认。
Q:德科立 C+L 的价格、毛利?
A:C+L 的毛利挺可观,根据型号不同,最高约 60%,平均约 46%。不同型号之间的价格差别较大,低至 5000 元左右,高至 15000 元左右,5000-6000 元的需求最多。
Q:2023 年德科立事业部的平均出货量?
A:放大器中可插拔小型化的产品出货量占比 50%左右,宽带的 C+L、L++的出货量占比 25%左右,剩下一些其他的放大器、光面板等的出货量约 25%。
Q:德科立哪款在研的新型放大器会成为 2024 年的爆款?
A:小型化和宽带的 C+L、L++在 2024 年和 2025 年都会成为重点。放大器算是夕阳产业,因为小型化替代和骨干网扩容,放大器能维持不变就已经不错了。但如果小型化进化到一定程度之后,可能这个市场就会慢慢萎缩。新的市场可能与车载激光雷达有关系,但不确定性因素太多。
Q:德科立光芯片现在是否缺货?
A:没有缺货的情况。因为 Q1 物料紧缺之后,德科立有一定的紧迫感;国产化替代可能要到 2024 年,目前还是以进口光芯片为主。
Q:德科立在测的国产芯片有哪些?进展如何?测的是哪家?
A:现在国产芯片推出了 25G、50G,2 种方案都在做,但是 25G 的国产化芯片可能会跟不上 400G 和 800G 的需求。德科立的重点是 50G,如果做好一样可以兼容 400G。测的是源杰的,源杰才推出不久,引入国产芯片成本肯定会大幅下降,但还与稳定性、可靠性、围绕光芯片的设计等都有一定关系。
Q:北美的国产光芯片市场没有想象中那么大?
A:对, 从原理上来讲, 800G 光模块的 EML 的缺点比较明显, 现在 400G 光模块上的 EML跟新方案的价格基本持平, 一旦切换到 800G, 甚至后面 的光模块上面, EML 方案只有劣势, 所以他们不敢盲目扩张。
Q:2024 年德科立是否会缺芯?
A:有这种可能性。不光是德科立一家,其他家也在积极找国产芯片替代,就是担心出现芯
片紧缺的情况。
Q:德科立备货光芯片有库存压力吗?
A:目前还没有,因为现在签的合同,库存还不够,但是后面还会签新的合同。目前来说是
不够的,现在要扩大库存,起码 2024 年上半年不会存在库存问题。
Q:菲尼萨在北美的发货没有那么积极?
A:与菲尼萨的光模块价格比较高有关系。虽然北美市场对国产有一定限制,但是因为菲尼
萨的光模块价格很高,比旭创高很多,所以北美的这些互联网大厂、数据中心更愿意采购国产的光模块,导致菲尼萨的发货量大幅降低。
Q:德科立进入供应链的可能性?
A:两条腿走路:一是自己送样,二是通过诺基亚送样,只要 2 个有一家进入供应链都是德科立的订单。
Q:北美的云厂商会考虑几个供应商?
A:不会太多,可能有 3-4 家,供应商链可能有 4-5 家,真正能够批量供应的可能 2 家左右,其他的只是零散的小单子。可能一家供货量占比 50%,第二家占比 30%,剩下的20%由 2-3家再分。
Q:电信市场光模块需求放缓对德科立 2023 年的业绩影响?
A:电信运营商新建网络的预期比原来低,整体的电信市场都在放缓,与经济形势有一定关系。所有光模块中电信市场占比 60%-70%,数通占比约 30%。长距的光模块需求没有数通的高速光模块需求大,高速光模块的占比约 50%。
关键词:
Copyright 2000-2021 by www.jiaoyu.b0.cn all rights reserved
邮箱 : 55 16 53 8 @qq.com